本人博客内文字、图片遭到无耻之徒剽窃。
剽窃者:杨瑞庆,昆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。
今天(2022年1月11日)傍晚,看到香港和韵曲社的消息,古兆申先生在家中骤然离世了。
大约九年前,我去香港拜访张丽真先生和苏思棣先生等和韵曲社的曲友们。在沙田排档的市井烟火气中,刚买了《旧笺》的我冒昧提出想拜访古兆申先生。阿苗拨通了电话,古先生答应我明天的拜访。
第二天我寻到柴湾的一处屋苑,下车的公交车站能远远望见碧蓝的大海。向保安员说要去某层拜访古先生,保安员说“是古老师呀。”古先生开了门,笑眯眯地跟我这个冒昧的晚辈打招呼。他头发略带花白,精神很是矍铄。室中不大,最醒目的是满满一墙的书。
古老师说,在高层住宅中住着吹笛子不方便,会吵到邻居,他又忍不住。又问我:你吃“lamyan”吗?我广东话不好,听不太懂,古先生就写了“榄仁”两个字。我说没有吃过,他便快步走到窄窄的厨房中,端出一盒奶白色的酥饼,在平底锅中垫上油纸,用小火慢慢烘烤。我站在他身边帮手,直到酥饼变得两面金黄,香味扑鼻,馅儿便是“榄仁”,一种特殊又诱人的香气。那天下午在古先生家里捧着热乎乎的榄仁饼,聊崑曲、聊粤剧、听古先生“讲古”,窗外是香港碧蓝的晴天,这个画面我一直铭记心中。
那天临走时想请古先生在《旧笺》上签名,结果却忘在了酒店,古先生笑眯眯说那下次再签好啦。后来再去香港,去过几次曲社,听说古先生身体不好,也未敢再打扰。现在还存着他的电话号码,却再也没有吃到过榄仁饼,也再也没见到那位笑眯眯的老先生了。
古兆申先生,愿您在那个世界自在吹笛,自由写作,愿您安息。
㈱lususlee
本文来源:
https://chin.nju.edu.cn//tzgg/xz/20200301/i71125.html
讣 告
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解玉峰,因病医治无效,于2020年3月1日7时35分在南京逝世,享年51岁。
解玉峰教授生于1969年10月26日。山东日照人。1985年8月至2000年7月,先后在日照师范学校、临沂教育学院、山东师范大学、南京大学学习,相继获得本科、硕士、博士学位,其间曾在山东日照大坡乡小学、大坡中学任教。2000年7月受聘南京大学,从事教学科研工作。开设过中国戏剧史、中国戏剧学、曲学通论、中国戏剧艺术论等课程;著有《20世纪中国戏剧学史研究》、《花雅争胜:南腔北调的戏曲》、《花间集笺注》等多部学术著作,发表论文多篇,主持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,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。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,2010年入选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,2011年入选江苏省333培养工程培养对象。
解玉峰教授为人师表,深受我院师生爱戴。他全身心投入人才培养工作,在本科教学方面,除了戏曲知识的传授,他还开设唱曲课程,长期主持学生曲社,为昆曲艺术的传承,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作出了较大的贡献。在研究生教育方面,他因材施教,悉心指导,为专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硕士生和博士生。他敬业乐群,淡泊名利,关心学科建设;他潜心学术,学风扎实,在戏曲史、昆曲研究、戏曲与中国文化方面有着新颖独到的见解。他的英年早逝,是我院的重大损失,是戏曲学界的重大损失,我们深感悲痛,他的师道风范值得我们缅怀学习!
遵照解玉峰教授的生前遗愿,丧事一切从简。治丧期间,婉谢师生亲友登门吊唁。
南京大学文学院
2020年3月1日
㈱lususlee
金睿华老师于2019年11月12日20点22分在松江社福利院逝世。享年92岁。遵照遗嘱,丧事从简。
来源:玉茗曲讯2017年第8期第6版
一、曲友代表
序号 | 曲社 | 姓名 |
1 | 武汉兰韵昆曲社 | 李俊 |
2 | 沈秋燕 | |
3 | 郑州中原曲社 | 陈玉成 |
4 | 胡长杰 | |
5 | 台北昆曲研习社 | 韩昌云 |
6 | 凌琳 | |
7 | 苏州东吴曲社 | 韩光浩 |
8 | 浙江传媒学院桐音曲社 | 刘志宏 |
9 | 马云娟 | |
10 | 南京紫金昆曲社 | 蒋宇利 |
11 | 管悦纳 | |
12 | 宜兴昆曲研习社 | 高峰 |
13 | 凌绮明 | |
14 | 钱骁 | |
15 | 扬州青年昆曲协会 | 陆广飞 |
16 | 蒋晓晔 | |
17 | 扬州空谷幽兰曲社 | 盛佩玲 |
18 | 顾春晓 | |
19 | 昆山缘源曲社 | 朱依雯 |
20 | 松江昆曲社 | 熊晓蕾 |
21 | 傅蓉 | |
22 | 姚远 | |
23 | 金睿华 | |
24 | 长沙潇湘昆曲社 | 龚吉士 |
25 | 龙云 | |
26 | 南京大学和园曲社 | 周王尧 |
27 | 裘彩萍昆曲网络课堂 | 孙亥菁 |
28 | 潘雪 | |
29 | 安徽大学秋风徐来昆曲研习社 | 徐强 |
30 | 王晓慧 | |
31 | 上海昆曲研习社 | 沙莎 |
32 | 同济大学昆曲研习社 | 王佳鑫 |
33 | 江雨浓 | |
34 | 凌海青 | |
35 | 徐玥君 | |
36 | 南京昆曲社 | 张宁静 |
37 | 顾丽华 | |
38 | 俞浩艺 | |
39 | 赵荣 | |
40 | 苏州道和曲社 | 张莉 |
41 | 赵胜 | |
42 | 苏州欣和曲社 | 卜杭宾 |
43 | 南京白下昆曲社 | 孙昌建 |
44 | 唐建光 | |
45 | 潘惠玲 | |
46 | 杭州元音昆曲社 | 徐磊 |
47 | 胡云哲 | |
48 | 上海田笙昆曲研习会 | 江沛毅 |
49 | 顾力行 | |
50 | 遂昌玉茗曲社 | 谢文君 |
51 | 叶万程 | |
52 | 张兰兰 | |
53 | 刘巧爱 | |
54 | 杭州大华昆曲社 | 吴择明 |
55 | 崔小萍 | |
56 | 全琳 | |
57 | 贾继伟 | |
58 | 张莹 | |
59 | 刘圆乐 | |
60 | 胡飞鸣 | |
61 | 葛梅 | |
62 | 上海湖南街道昆曲社 | 尹美琪 |
63 | 蔡宴萌 | |
64 | 李兆栋 | |
65 | 冯文虎 | |
66 | 袁愫 | |
67 | 谈惠平 | |
68 | 邹小琴 | |
69 | 钮亦文 | |
70 | 童浚 | |
71 | 邵中秋 | |
72 | 海盐倚晴楼曲社 | 周荣晖 |
73 | 徐振玉 | |
74 | 许晓萍 | |
75 | 曹乐英 | |
76 | 徐频 | |
77 | 步英 | |
78 | 姚金娣 | |
79 | 张年英 | |
80 | 朱小钰 | |
81 | 徐凤玉 | |
82 | 姚美华 |
二、“盛”字辈代表
序号 | 姓名 |
1 | 薛小英 |
2 | 张金魁 |
3 | 王奉梅 |
4 | 何炳泉 |
5 | 陶伟民 |
6 | 马佩玲 |
7 | 陆复光 |
8 | 边金英 |
9 | 张兰香 |
10 | 王丽娟 |
11 | 周群妹 |
12 | 费玉书 |
13 | 颜海平 |
14 | 李企伦 |
15 | 陶波 |
16 | 胡玉观 |
17 | 张志明 |
18 | 沈宝康 |
19 | 董霖林 |
20 | 戴建文 |
21 | 殷园园 |
22 | 许紫钰 |
23 | 许培泰 |
24 | 王国勇 |
25 | 徐梅水 |
26 | 陈启元 |
27 | 徐泰利 |
三、特邀嘉宾
序号 | 姓名 | 职务或职称 |
1 | 岳美缇 | 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 |
2 | 梁谷音 | 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 |
3 | 周秦 | 苏州大学教授 |
4 | 毛伟志 | 苏州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|
5 | 胡奇之 | 武义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|
6 | 裴善明 | 《昆曲艺术大典》总编 |
7 | 徐显眺 | 永嘉昆剧团团长 |
8 | 黄光利 | 永嘉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奏员 |
9 | 俞妙兰 | 上海戏剧学院青年学者、昆曲编剧 |
㈱ lususlee
2017年9月16日下午,嘉兴月河客栈月河厅。
笛师:赵荣、王国勇、刘志宏、钱保纲等。
鼓师:张金魁、俞浩艺等。
小锣:高峰。
序号 | 所在曲社 | 姓名 | 演唱曲目 |
1 | 海盐倚晴楼曲社 | 徐振玉 | 《牡丹亭·游园》【皂罗袍】 |
2 | 遂昌玉茗昆曲社 | 叶万程 | 《牡丹亭·惊梦》【山坡羊】 |
3 | 杭州大华昆曲社 | 吴择明、崔小萍 | 《牡丹亭·惊梦》【山桃红】 |
4 | 扬州空谷幽兰曲社 | 顾春晓 | 《牡丹亭·惊梦》【绵搭絮】 |
5 | 浙江传媒学院桐音曲社 | 马云娟 | 《牡丹亭·寻梦》【懒画眉】 |
6 | 武汉兰韵昆曲社 | 李俊 | 《牡丹亭·寻梦》【嘉庆子】 |
7 | 上海湖南街道昆曲社 | 钮奕文 | 《牡丹亭·寻梦》【忒忒令】 |
8 | 松江昆曲社 | 熊晓蕾 | 《牡丹亭·寻梦》【二犯六么令】 |
9 | 南京白下昆曲社 | 潘惠玲 | 《牡丹亭·写真》【普天过倾杯】 |
10 | 同济大学昆曲研习社 | 王佳鑫 | 《牡丹亭·拾画》【颜子乐】 |
11 | 上海昆曲研习社 | 沙莎 | 《牡丹亭·拾画》【锦缠道】 |
12 | 郑州中原曲社 | 胡长杰 | 《疗妒羹·题曲》【桂枝香】 |
13 | 长沙潇湘昆曲社 | 龙云 | 《玉簪记·琴挑》【朝元歌】(第一支) |
14 | 台北昆曲研习社 | 韩昌云 | 《玉簪记·琴挑》【朝元歌】(第三支) |
15 | 南京大学和园曲社 | 周王尧 | 《玉簪记·琴挑》【朝元歌】(第四支) |
16 | 安徽大学秋风徐来昆曲研习社 | 徐强、王晓慧 | 《玉簪记·秋江》【小桃红】 |
17 | 杭州元音昆曲社 | 胡云哲 | 《长生殿·弹词》【七转】 |
18 | 南京紫金昆曲社 | 管悦纳 | 《孽海记·思凡》【诵子】 |
19 | 宜兴昆曲研习社 | 高峰 | 《西楼记·拆书》【一江风】 |
20 | 苏州欣和曲社 | 卜杭宾 | 《南西厢记·佳期》【临镜序】 |
21 | 昆山市缘源昆曲社 | 朱依雯 | 《慈悲愿·认子》【逍遥乐】 |
22 | 裘彩萍昆曲网络学校 | 孙亥菁 | 《铁冠图·刺虎》【滚绣球】 |
23 | 南京昆曲社 | 张宁静 | 《邯郸记•扫花》【赏花时】【幺篇】 |
24 | 苏州道和曲社 | 张莉 | 《雷峰塔·断桥》【金络索】 |
25 | 上海田笙昆曲研习会 | 顾力行 | 《西厢记·惜别》【端正好】【滚绣球】 |
26 | 各曲社同期 | 俞妙兰、朱依雯 | 《长生殿·小宴》【粉蝶儿】【泣颜回】第一支 |
韩光浩 | 【石榴花】 | ||
沙莎 | 【泣颜回】第二支 | ||
韩昌云 | 【斗鹌鹑】,兼高力士 | ||
王晓慧 | 【扑灯娥】 | ||
殷时中、王忠琴、石梅、郭晨晓 | 宫女 |
旁听一下午,见张宁静、俞妙兰、高峰、江沛毅、钱保纲、沙莎等诸人。又见某无耻下流猥琐之人南京唐某某。
㈱ lususlee
自从昆山臭名昭著的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的杨瑞庆在2012年初上我这儿抄了耐园雅集的照片和考据,然后署上大名号称版权归其所有以后,(http://www.lususlee.com/%E6%8A%84%E8%A2%AD%E5%A4%A7%E7%8E%8B%E6%9D%A8%E7%91%9E%E5%BA%86%EF%BC%8C%E5%8B%BF%E8%A6%81%E9%9D%A2%E5%AD%94%EF%BC%81/)
老夫把所有资料类的文献全部加了密。
今天老夫发现有个待审评论
由看不惯那酸样发表在《声明 #》 [待审]
既然不愿意共享,不要拿出来啊。昆曲网上的资料都是共享的,我很多资料都被用着,很开心。感觉这个人太把自己当回事了。
顺着IP地址摸回去一看,哟,这不是杨瑞庆的同事王晓阳女士么。剽窃得那么理直气壮,贵中心真是蛇鼠一窝渣滓济济啊,学术不端如此,我也是醉了。
且不论你那些所谓的资料有几多干货,谁特么会用你的资料啊。再跟我举例昆曲网上的资料,你知道中国昆曲网的创办人是谁吗?跟我这儿装大爷,还共享?你贡了啥?一堆抄袭吗哈哈哈。
这次偷偷摸来,又想剽窃点啥?滚犊子吧您哪,别找不自在。
PS,您52结尾那个手机号真好记。
㈱ lususlee
2013年10月4日上午11時許,葉惠農先生在上海戲曲電臺FM972的伴隨下,悄然逝世于上海。
2013年10月10日上午,追悼會于上海龍華殯儀館泰安廳舉行。張恩慧主持葬禮。
上海曲友金睿華、孫天申、趙衛、江沛毅、張恩慧、黃敬斌、胡家驥、錢保綱、潘陳勝、戴越、朱艾瑞、袁玉冰等參加追悼會。
㈱ lususlee
我社老曲家柳萱圖先生于西曆2012年3月27日夜病逝於滬上,享年90歲。追悼會定於2012年3月31日14:30在上海龍華殯儀館雲歸廳舉行。特此哀告。
2012年3月28日
附:柳萱圖先生簡介:
柳萱圖先生(1922-2012)出生在江蘇鎮江一個書香門第。解放後擔任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。少年時受家庭影響愛好昆曲。1937年隨父母避兵遷居上海,與兄芸湄、姐椿圖同隨滬上著名曲家殷震賢先生拍曲。初習老生,得授《寄子》、《彈詞》、《望鄉》等戲。後專工小生,全面習得殷氏所擅巾生、小官生戲數十齣,尤以《拾畫、叫畫》、《拆書、玩箋》、《喬醋》等折為代表。其唱念繼承“殷派”特色,講究四聲陰陽、吐字行腔、收音歸韻,口法抑揚頓挫、跌宕有致,被認為“酷似其師”,為殷震賢之主要傳人。三四十年代參與上海賡春、平聲等曲社活動,有聲于曲台。其身段亦得自殷氏家傳,曾在同聲社友會串中與名曲家項馨吾合演《琴挑》,廣受讚譽。1947年應《申報》邀請,隨殷震賢等在上海東方電臺清唱《拆書》等昆曲折子。1956年由趙景深邀請加入上海昆曲研習社,此後為該社骨幹成員,所唱昆曲常在上海電臺播放,並曾在曲社彩串活動中與甘紋軒合演《藏舟》、《盤夫》、《喬醋》、《折柳》等戲。
柳萱圖先生熱心為青年曲友授業解惑,從之習曲者多人,自2004年起,以八十餘歲高齡,受邀為復旦大學曲友拍曲,傳授其代表作近二十齣。